我在黄河口
西湖淤泥孕育出珍贵湿地公园
内详专业号 | 2009-7-17




A

在杭州,除了西溪,还有一个城市次生湿地公园,即将浮出水面。但它是如此默默无闻,在今年9月份西湖景区公布明年建设计划时第一次亮相,却被忽略不计,它就是即将建造杭帮菜博物馆的所在地——“江洋畈”湿地。

其实,它“系出名门”,它是西湖的“儿子”,也可能是最后一个“儿子”。

9年前,西湖底下铺设了一条神秘的管道,约摸脸盆口粗,从长桥,沿玉皇山路,到了江洋畈。

管道里输送的是什么?就是西湖淤泥。

9年后,很多西湖原生的植物种子,在江洋畈生根发芽,灌木、乔木满眼都是,多种水鸟安家……

仿佛“佳偶天成”,西湖淤泥造就了这个充满自然野趣的湿地公园。这个秘密,至今少人知晓,因为,如今的“江洋畈”是禁止常人踏入的高危地。

而更大的秘密是,如此优质的西湖淤泥,如今却无人愿意接收,杭州每年要花10-20万元求人来要。

B发现江洋畈

湿润而清新的湿地公园

江洋畈位于钱塘江北岸,虎跑路以东,陶瓷品市场以西,西南面是玉皇山,紧临浙赣铁路。

从山上俯瞰,这是个北高南低的山谷地,南北长约600米,东西平均宽约160米,原来这只有鱼塘、茶地、养猪棚等。

江洋畈很偏僻,几乎无人涉足,而管理人员一再表示不能进去:太危险,到处是泥潭,和红军过草地一样。

记者为了一睹真容,在知情人指引下,翻过一座小山坡,看到了它:一大片平整的泥地上,是郁郁葱葱的灌木,不时传来清脆鸟鸣声,一抬头,鸟儿在追逐、嬉戏,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,对,和西溪的植被很相似。

随着鸟儿飞翔的方向,记者走上一条水泥堤坝,空气湿润而清新。

江洋畈的杭帮菜博物馆还没动工前,西湖水域管理处负责管好这片地方的安全。

“虽然堆了9年,但是它的自然风干较缓慢。表面看看已干了,中间说不定还像海绵,人一踩就陷进去。”

西湖的柳树,随着淤泥来了

入口的树上挂着“泥库堆放区危险,切勿入内”的警告牌,很难想象,地上这些黑色泥土,就是9年来沉积在此的西湖淤泥。4年前,它从一片烂污泥变成鸟语花香之地,不可思议。

“那些树不是人工种的,全是自己长的。西湖边柳树桃树木的种子被风和鸟带入湖中,随着西湖淤泥,就带到了这里。”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朱永清笑言。

这里仿佛成了“西湖和西溪”的结合体。

C淤泥身世

西湖最大规模疏浚的产物

江洋畈的西湖淤泥,其实是建国后杭州西湖第三次大规模疏浚的结果。

“第三次疏浚从1999年开始到2004年。”朱永清参与了这次疏浚,见证了湿地从无到有的过程。

“当年,西湖水质不怎么好,因为西湖湖面降尘、垃圾,湖底藻类、动物尸体等形成有机碎屑,积量后每年能产生2.2万立方米的淤泥。专家建议,通过对湖底表层污泥的清理,以改善水质。”朱永清说。

当年,专家还通过类似“超声波”原理的机器,深入湖底探测,疏浚西湖淤泥的深度在0.5米中,使水深达到2.15米。

所以当时大约有267万立方米淤泥需要疏浚。疏浚西湖不难,但淤泥堆到哪里去呢?寸土寸金的杭州,要找个“淤泥垃圾场”实在难。

副市长亲自确定淤泥堆积地

“为解决淤泥出路,疏浚方案作了几次较大变动。”朱永清说,为淤泥找个场地真不容易。

“我记得,1999年元旦,早上很冷。”时任杭州市常务副市长的马时雍,亲自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、总工程师们,从杭州下沙开发区开始,先后跑了四堡污水处理厂、滨江二号区块、钱江三桥桥头公园、西湖鸡笼山山谷、莲花峰山谷和江洋畈山谷。

一个个考察、比较和评议,最后大家一致认为,玉皇山南的江洋畈山谷最适宜。

“当时那里乱糟糟的,有鱼塘,有猪圈,还有很多违章建筑。”朱永清说,一想到西湖疏浚工程终于可以开始了,大家都很激动。

送泥管道长18公里 世界罕见

但江洋畈山谷仅能容纳100万立方米淤泥。为此,杭州决定由近至远分两期疏浚。

1999年10月16日,运输淤泥的管道开建,这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,朱永清双手比划着说,管道直径就有40厘米粗。

“从长桥,沿玉皇山路,一路爬坡,进入江洋畈。”

长度达3.2公里的管道,除南山路段埋入地底外,其余全是铺设在人行道上的。其中有400米,还是浮于西湖水面的。

“那时,很多人都好奇,这管道干什么用的啊?估计都猜不出来!”朱永清笑着说。

二期疏浚时,输泥路线沿用一期管道线路,经江洋畈,淤泥过滤掉大颗粒土后,再通过管道,运到滨江二号区块(现在的钱江新城杭州大剧院周边)、四堡污水处理厂。

水上、陆上,管道总长18公里,这肯定也是世界罕见的。

D淤泥的力量

比西溪湿地更自然 佳偶天成

“江洋畈?我知道的。”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,对它有个评价——“意外”。

这位鸟类生态博士,也是湿地生态研究专家。

两三年前,因有人在江洋畈捕鸟,他去过,“第一次来,很意外,环境这么好,水鸟特别多,简直是块‘世外桃源’。”陈水华说,杭州估计只有观鸟爱好者知道这块地方。

“就自然来说,江洋畈比西溪湿地更自然。”陈水华说,西湖淤泥堆积而成,纯属“佳偶天成”。

西湖淤泥,具备湿地所有要求

实际上,湿地就是一个小生态系统,几个要素必不可少:水、水草以及淤泥中的微生物。

“西湖淤泥,好就好在它包括了径流、引水、湖面降尘及垃圾带来的悬浮物,同时有藻类等形成的有机碎屑沉积量,包含大量的微生物,分解有机物,达到净化目的。”陈水华说。

这些,也是能成为次生湿地的必备条件。

湿地的功用挺多,如影响小气候,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,然后又以降水形式降到周围地区,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,影响居住人群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。

还有,就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,尤其是一些珍稀、濒危物种。

陈水华提醒,一旦过度开发,珍贵的湿地功能就会被破坏。而江洋畈一直不被关注,对它来说反而是件好事。

明年国庆 江洋畈华丽亮相

9年过去了,江洋畈已经不是当年的泥塘,而成了美丽的人工次生湿地,未来它还将是生态公园,一个能吸引市民休闲的杭帮菜博物馆,也将安家于此。

作为明年西湖十大工程之一,江洋畈不会再是陌生的。

明年国庆前,这个由西湖淤泥造就的第一个湿地生态公园,就将亮相。

但是,西湖淤泥的传奇命运却在江洋畈后戛然而止。

它神奇的功能,从2004年至今并没有为杭州所用。

西湖淤泥的辉煌远不止此,但它的命运却让人惋惜,它也不再被认可,它甚至要贴钱才能把自己“嫁出去”。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